泰國境內的馬哈泰寺(วัดมหาธาตุ,Wat Mahathat)多不勝數,之前粗眉仔亦已經去過和介紹過素可泰的馬哈泰寺,而西薩查那萊的瑪哈泰寺比之更壯觀。
西薩查那萊(ศรีสัชนาลัย,Si Satchanalai)在素可泰北方約50公里,是素可泰王國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衛星城市。
歷史學家估計,瑪哈泰寺始建於公元13世紀,即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(高棉語:ព្រះបាទជ័យវរ្ម័នទី៧,Jayavarman VII,1125年-1215年)在位其間。
瑪哈泰寺的普朗(高棉式塔樓)前有一尊巨大佛像,佛像面容安詳,體態曲線玲瓏,手結觸地印,典型的素可泰風格。
佛像的兩邊各有一尊佛像,一尊是立佛另一尊是步行佛。步行佛姿態優雅迷人,粗眉仔非常喜歡。
西薩查那萊昔日曾是高棉帝國的領土,故寺內部份建築物有濃厚的高棉風格。
玉米芯形的普朗保存完好,是瑪哈泰寺標誌,遊客可以登上普朗,但梯級十分陡峭,上去時要小心。
普朗以紅土磚砌成,外層敷以灰泥。普朗始建於高棉帝國時期,後在素可泰王國和阿瑜陀耶王國時期屢經修補,才成為今日模樣。
普朗內供奉着一個巨大的林伽(梵語:लिङ्गं)。林伽在梵語裏解作「標誌」,象徵印度教破壞神濕婆。
由普朗上俯瞰,可清楚看見馬哈泰寺的整體佈局。寺內主要建築自東而西組成一條中軸線,其他附屬建築物則於中軸兩邊對稱分佈。
如果有興趣的話,可以像粗眉仔一樣繞着普朗行一圈,不過邊緣沒有欄桿,頗為危險。
就始建時間來說,瑪哈泰寺是西薩查那萊最古老的寺廟,但如今所見已是在18世紀時擴建和修復後的面貌,並非原初設計。
整座瑪哈泰寺被一道低矮的石牆分隔成東西兩個部分。 東部的主要建築是普朗和主要寺院,西部則有主佛塔、蒙朵和另一所寺院。
主佛塔名為木濤佛塔(พระธาตุมุเตาPhra That Mutao),歷史學家估計佛塔建於公元6世紀至11世紀的陀羅缽地王國(泰語:ทวารวดี,Dvaravati)時期,為瑪哈泰寺最古老的建築物。
佛塔由紅石磚砌成,基座呈八角形,並層層縮小至圓形,結構精巧美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