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» Day 5-5:魯埃克橋、班維查延

Day 5-5:魯埃克橋、班維查延

由三峰塔向東步行5分鐘,便是魯埃克橋(สะพานเรือก;Rueak Bridge)。

魯埃克橋是個近年才發掘出來的古蹟,之前曾長時間淹沒在垃圾和污泥之中。

魯埃克橋甚為古樸,而且四周環境清幽,景色頗為漂亮,只是這裏離鐵路站有一段距離,除了粗眉仔外就沒有其他遊客。

魯埃克橋如今只剩一截,但仍然堅固,遊客仍可行走其上。

華富里市區內到處都是當地華人開的商店,感覺有點似六七十年代的香港。

華富里大部分均為平原,東部則為山林,府內湖泊沼澤眾多,漁農業十分發達,工廠則甚少,難怪空氣如此清新。

班維查延(บ้านวิชาเยนทร์;Ban Chao Wichayen)位於三峰塔之西,由華富里鐵路站步行過來,大概需要8分鐘,是法國使節肖蒙騎士(法語:Chevalier de Chaumont)的住所。

肖蒙騎士原名為亞歷山大.德.肖蒙(法語:Alexandre de Chaumont,),生於1640年,卒於1710年,是法國路易十四時期的一名外交官。

肖蒙騎士於1685年被法王路易十四派往阿瑜陀耶王國,為泰國史上首位法國大使。

肖蒙騎士曾試圖說服阿瑜陀耶王國的那萊王皈依天主教,不過最終失敗。肖蒙騎士與阿瑜陀耶王國簽訂了幾個重要的貿易條約,並出版了一本回憶錄,詳細描述當時阿瑜陀耶王國的風土人情,因而名留青史。

班維查延之所以得名,是因為人們錯誤地認為這裏是希臘商人康斯坦丁.法爾孔(Constantine Phaulkon)的住所,因他的泰國官方頭銜是昭披耶威差延(เจ้าพระยาวิชาเยนทร์;Chao Phraya Wichayen)。

康斯坦丁.法爾孔是一名希臘探險家,曾擔任阿瑜陀耶王國那萊王的宰相和顧問,位高權重,因而招致王國其他大臣妒忌,後在一場推翻那萊王的政變中被殺。

班維查延曾遭緬甸軍隊嚴重破壞,所有建築物殘破不堪,但基本佈局仍大致保持完整。

班維查延具法式和泰式的建築風格,除了住所和辦公室,還有一座小小的天主教禮拜堂。